说起和摄影的关系,最早要从6年前。那时候刚进入大学并参加了学院的新闻社,出于每周拍摄活动照片及撰写稿件的需求,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单反尼康D3100加18-55mm镜头。虽然在随后的几年内也一直在断断续续的拍摄,但现在回想起来,那些顶多只能算是拍照而非摄影。 而作为一个建筑专业的学生,进入研究生阶段以后,时间相较于本科阶段竟然多了起来,因而自己打算重新磨砺一下摄影这一爱好,期间的设备也一路升级到SONY的A7M2。作为一名学设计的学生,对手持相机这样一种充满仪式感的操作方式似乎有着天然的喜爱,但是回头细细数来,自己潜意识里却更愿意用手机出片——轻便隐蔽,快速直观,很多时候的生活记录,这样的点到为止就已经足够了。与此同时,一次旅游动辄近百GB的照片数量与后期压力,也逼迫我也重新审视与挖掘手机摄影这一手段,也就顺势有了这篇帖子。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近一年时间内的手机摄影作品,总体分为黑白和彩色两个大类,内容多集中在风景、扫街、建筑等领域内。话不多少,直接看图。 一,黑白类 打破对称 宏大叙事的建筑总是用一丝不苟的对称宣扬着它的冰冷,但是人的出现总能打破这种对称,赋予其鲜活与真实的活力。 器材:iPhone 8 + VSCO 光影若椽 清水混凝土墙面铺陈基地,柱影线条划分,人与窗点缀其间,动态的平衡。 器材:iPhone 8 + VSCO 走过你来时的路 经典的构图,不必多说。 器材:iPhone 8 + VSCO The Moment 车将踏入阴影,人在底角张望,网在地上成框。 器材:iPhone 8 + VSCO 光明与静谧 连续拱形梁构成的顶,穿越其下的廊道,水面,黑白。总是让我想到路易斯·康的光明与静谧。 器材:iPhone 8 + VSCO 片刻光明 生活就像走这条隧道,大部分是昏暗的,只有片刻是的光明。 器材:iPhone 8 +VSCO 广场上的旅人 器材:iPhone 8 + VSCO 等人的女孩 仅仅是喜欢这个构图,尤其是前景那具有引导作用的石墩。 器材:iPhone 8 + VSCO 万神庙前 早期的作品,可以看到比较幼稚的后期处理。 器材:iPhone 6 + VSCO 独钓 河上,正在起竿的独钓老人。 器材:iPhone 8 + VSCO 二、彩色类 桥下童年 背景富有韵律感的深远桥墩空间,与前面色彩艳丽的玩乐场景,形成了有意思的对比。 器材:iPhone 8 + VSCO 一道光 建筑学生嘛,总是喜欢这些光的。 器材:iPhone 8 + iPhone 自带滤镜 光影贪吃蛇 角落里的管道,偷偷地吸食着我们的阳光 器材:iPhone 8 +VSCO 骑士:光就是我的剑 由废弃垃圾和铁丝拼凑而成的人马骑士,手中空无一物。而背后窗户射进来的两道亮光,恰似骑士手中的长剑。就像摄影,光就是我们的利剑。 器材:iPhone 6 + VSCO 红配绿 被许多设计学生所诟病的红配绿,却有一种朝现实的cyber之感。 器材:iPhone 8 + VSCO 遇神 几个现代人遇到了古代的石像生,围绕打转,饶有趣味 器材:iPhone 8 +VSCO 细雨竹门轻声 两侧簇集的竹丛垂下,像是一道竹门,在细雨中。 器材:iPhone 6 + VSCO 帐影 帐幕内外影重重。 器材:iPhone 8 + VSCO 新时代旺铺 一切尽在图中。 器材:iPhone 8 + VSCO 窥人 孔中窥人,老人与狗。 器材:iPhone 8 +VSCO 金云鹭岛 用手机拍的为数不多的风光,献给美丽的鹭岛 器材:iPhone 8 + Snapseed 红色巨石 地中海的蓝与亚平宁的红,美丽的罗马城。 器材:iPhone 6 + PS 古院清晨 用小米2S青春版拍的照片,可以原图依然丢失,从朋友圈download下来,画质感人,凑合一看。 器材:xiaomi 2S 照片已经放完了,除了人像(考虑互联网时代的隐私)之外,这些大概就是一个建筑学生的手机摄影记录。从这些自我总结中,其实可以明显看到我个人的摄影特点:光影与构图的刻意寻找。这是多年建筑训练带给我的特质,让我在摄影中能够较快的上手,但同时有囿于匠气而无法更进一步。我感觉这是我的特点,同时也是我的缺陷,希望以后慢慢改进吧。 谢谢大家观看,大家喜欢的话以后可以继续给大家分享! 推荐阅读:首都热线 (正文已结束) (编辑:喜羊羊) 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 |